星期二, 11月 11, 2008

東山再起







 


































海嘯埋身首當其衝當然就是生活在貧窮線上下的美國民眾,連累的街坊當然也有不知如何是好的冰島國民,但看來冰島人還是樂天知命的,示威是一回事,但回到家裏還是可以吃那依然有充足供應的據說比英國人還要做得好吃的炸鱈魚和炸薯條,但一向是超級食肉獸的美國人,看來也不是那麼容易負擔得起一磅至少六美元的牛排,但要勉強保持那種吃肉的口感,總不能叫他們都轉性吃起齋叉燒、齋燒鵝,所以一度已經走下坡的午餐肉竟然東山再起,那些強調健康飲食、呼籲抵制內含防腐劑的午餐肉的專家,此時此刻也無話可說。

其實午餐肉本也就是美國人Jay.C.Homel在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的年代研發出來的。以豬肉、糖、鹽、馬鈴薯澱粉混合而成,再加點硝酸鈉就可以讓肉塊長期保持鮮嫩的粉紅色。這些售價相對廉宜的午餐肉,當年一推出就受到市民大眾的熱烈捧場,加上午餐肉已是熟食,一開罐就能吃,也很配合當時的奔波流離的社會民生狀態。

午餐肉的元祖是J.C.Homel創製的Spam這個經典品牌,除了幫助美國人度過大蕭條,更被譽為「幫助美國打贏二次大戰的食物」。二戰期間,午餐肉成為美軍的日常食物,更隨着美軍征戰各地而迅速的推廣至全球,資料顯示直至一九五九年,累計售出了十億罐午餐肉,連起來足夠環繞地球兩周,而到了二○○二年,全球累計的午餐肉總銷量更突破了六十億罐。

不過話說回來,相對於我們的梅林牌午餐肉和那經典「白豬仔」,Spam還是高檔的「洋貨」。而早已對午餐肉敬而遠之,只在很偶然很偶然的機會才再淺嘗的我,大抵不會借意再重投午餐肉懷抱。


沒有留言: